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 第161章完结

第161章完结

果全通过声训来解释,势必出现悖误。_狐`恋_蚊-穴/ `首′发/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批评《释名》“中间颇

伤穿凿”。不过,远在1700多年以前,刘熙能写出这么一部具有语源学性质的书,实在

可贵。

《释名》与《尔雅》、《方言》、《说文解字》历来被视为汉代4部重要的训诂学

著作,在训诂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价值主要表现为:

1.《释名》以声训解释名物,为因声求义开辟了道路,促使了古代韵书的产生。

《释名》又集汉代音训之大成,为考见汉末语音,研究上古音提供了可靠的材料。特别

可贵的是,《释名》中记录了当时一些语词的方言读法,如《释天》:“天,豫、司、

兖、冀以舌腹言之。天,显也,在上高显也,清、徐以舌头言之。”“风,兖、豫、司、

冀横口合唇言之。风,氾也,其气博氾而动物也。清、徐言‘风’踧口开唇推气言之。”

这些记录说明了汉代一些方言语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是扬雄《方言》所没有

的,因而十分宝贵。`s,w¨k~x¨s_w/.,c~o^m¨

2.《释名》记录了很多汉代通用的语词,可与《尔雅》、《说文》以及古代经典

或传注相参证。如《说文·禾部》:“秦,伯益之后所封国,地宜禾。从禾,舂省。”

《释名·释州国》:

“秦,津也,其地沃衍有津润也。”此说正是秦“地宜禾”之证。尤其是《释名》

中有许多与《尔雅》、《说文》及经传不同或不尽相同的训释,是很有价值的训诂材料。

如《诗·邶风·泉水》:“我思肥泉。”毛传:“所出同,所归异曰肥泉。”

出自同一源头而流向异处的泉水为何称为“肥泉”?《释名·释水》曰:“本同出

时所浸润少,所归各枝散而多似肥者也。”

刘熙说明了原委,比毛传更进了一步。¨6?邀*墈?书\惘′ +已.发^布-嶵′薪¢璋!結/又如《礼记·曲礼上》:“七十曰老而传,

八十、九十曰耄。”《释名·释长幼》曰:

“七十曰耄,头发白耄耄然也。八十曰耋,耋,铁也,皮肤黑色如铁也。九十曰鲐

背,背有鲐文也。”这一解释有异于《曲礼》,内容也较丰富。又如《说文》:“瓦,

土器也,已烧之总名。”瓦本指烧制的陶器。《释名·释宫室》:“瓦,踝也,踝,坚

确貌也。”这里所说的瓦是指盖房顶的瓦(古瓦有当,向外。

瓦与当连,犹如人足与踝相连,故以“踝”释“瓦”)。这说明至少在汉末“瓦”

的词义已发生了转移。这类材料对我们探讨词义学和汉语史都很有价值。

3.《释名》还保留了汉代的一些古语。如《释天》:“露,虑也,覆虑物也。”

“覆虑”是古语,亦谓之“覆露”,在《汉书·晁错传》、《严助传》、《淮南子·时

则篇》中都曾出现,是“荫庇”、“霑润”之义。《释天》:“虹,又曰美人。”这是

古代俗称。传说古时有一对夫妻,荒年菜食而死,俱化成青虹,故俗呼为美人虹。《释

丧制》:“汉以来谓死为物故。”“狱死曰考竟。”这些古语,传达了上古时代语言的

信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