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可贵的一点是,他不畏权贵,不怕各种议论和责难,勇于为真理而斗 争。-暁*说_C,M-S. *已_发!布,罪^薪+蟑^結`这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沙里淘金
祖冲之自幼喜欢数学,在父亲和祖父的指导下学习了很多数学方面的知 识。一次,父亲从书架上给他拿了一本《周髀算经》,这是一本西汉或更早 的著名的数学书。书中讲到圆的周长为直径的3倍。于是,他就用绳子量车 轮,进行验证,结果却发现车轮的周长比车轮直径的3倍还多一点。他又去 量盆子,结果还是一样。他想圆周并不完全是直径的3倍,那么圆周究竟比 3个直径长多少呢?
对于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数学家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想要求 得准确的数值。这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问题。人们把它称为圆周率,即圆的 周长与其直径长之比。通常用希腊字母π来表示。
我国对π值的研究,也很早就开始了。在公元前100多年的一部《周髀 算经》里,有“周三径一”的记载,也就是说π=3。东汉时,张衡认为
157
π= 10 = 3.16。\天+禧′晓`税_网` +哽*欣!嶵?全/三国时,刘徽算出π= = 3.14 ,后来又算出
50
3927
π= = 3.1416。
1250
科学是没有止境的,也是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走的,只有不畏艰险,不怕 困难的人才能攀登科学的顶峰。祖冲之就是这样的一位科学家。他为了把这 个数值计算得更加准确,研读了大量数学书,并且一步一步地、坚持不懈地、 认真仔细地进行演算,终于算出圆周率介于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 直到1000年后的15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和16世纪法国数学家F·韦 达才得到更精确的结果。
22 355
祖冲之还提出了π的约率 和密率 。这个密率值要
7 113 比德国数学家奥托及荷兰工程师安托尼兹计算的结果早1000多年。*萝\拉′暁.说? ¢埂`歆·醉~全^因此日本 数学家三上义夫建议,把原来以安托尼兹命名的密率,改为“祖率”,以此 纪念祖冲之。
祖冲之是如何在 1500多年前算出这样精确的结果的呢?要知道当时还 没有现代化的计算工具,都是用筹码(小竹棍)进行计算的。他常常天不亮 就起床,一遍又一遍地挪动筹码,直到夜深。他在地上划了一个直径为一丈 的大圆,采用刘徽的“割圆术”,从圆内接正6边形开始,一直算到圆内接 正12288边的多边形。
科学的道路是没有捷径的。要使内接正多边形的数目连翻11番,每翻1 番,至少要运算7次加、减,还要进行12位小数的2次乘方、2次开方。不 肯下工夫、不肯钻研的人,是绝对无法完成这么巨大的运算工程的。
其实,有不少的科学家,天赋不见得比别人高很多,他们成功的奥秘之 一就在于“下苦功”。进行科学研究,最忌与苦干实干相反的大话、空话。 要创造,就需下苦功、真功、长功。不吃苦中苦,哪得创造甜。
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谆谆告诫人们:“要做科学的苦工,要养成严 谨忍耐的习惯,要学会干科学中的粗活儿。”
科学就是这样,件件发明创造都是“苦工”、“粗活儿”、“琐细工作”, 是“精雕细刻”的结晶,是沙里淘出的金子。祖冲之所从事的就是沙里淘金 的工作。
月亮上的中国人名
祖冲之除了上述贡献之外,还以精确的计算,改造了指南车,制作了水 推磨、千里船等,对后世都有重大的影响。他的著作很多,除了数学著作《缀 术》、《九章术义注》外,还有《易》、《老》、《庄子》等经书的注疏之 作,可惜已失传了。
由于祖冲之非凡的成就,使他成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在世 界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用他的名字,命名月球上的一 座环形山脉,以表达对他的敬仰和永久的纪念。他为自己的祖国增添了荣誉。
(富芳)
贾思勰
——古代杰出的农学家
(公元5世纪)
1400多年前,我国南北朝时期,北魏出了一名杰出的农业科学家——贾 思勰。他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