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中国,我发现真正主控道路的是骑自行车的人,他们根本不把新加入道路过往行列的小汽车放在眼里。?看,书?君, ?已?发¢布?嶵^芯.漳!结!尽管为数不多的汽车不断鸣笛,全然无济于事,道路都叫自行车给占满了。 听到此起彼伏的汽车喇叭声浪,你可能以为满街都是汽车,其实不然。我不禁遐想,将来总有一天汽车会越来越多,到时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我估计,到时那拥挤程度将无法忍受。”后来我到以色列驻北京大使馆工作,儿子劝我买一辆小轿车,愿意去那里就去那里。车是买了,但每次上街都心有余悸。中国司机还是喜欢按喇叭。人们在西方的国家以及以色列,都习惯按规定的标志行事。道路上树立着许许多多不同的标志,给司机和路人明确的指导,而在中国,像这样的标志大部分都找不到。于是乎开车的人只好随大溜,跟着中国司机的习惯照办。难怪有人问我说:“你知道在中国开车是怎么回事吗?”他接着答道:“这就是除了喇叭声,还加上车身和轮子的叽戈响。”这是 多年前的往事了,喇叭声依旧,但今天我们已经看不到自行车的潮水,却看到前方是无尽的汽车流,而且多是在中国生产的崭新车型,中间有不少世界上的名牌货,像宝马和奔驰。放眼望去,自行车是比从前少多了,不过根据官方统计,中国1990年拥有自行车5亿辆,到2007年是4.5亿辆,变化甚微。与此同时,根据最新统计资料,到本书面世的时候小汽车拥有量相信已猛增到大约六、七千万辆!看来突破1亿辆 大关,已经不是什么遥远的事情了。 如今北京已经面临街道交通严重堵塞的尴尬局面。后来在中国的长年经历中,我屡屡感受到一个人口众多的泱泱大国在其发展道路上的独特境遇,这是西方人以他们惯有的偏颇眼光难以理解的一种中国国情。~2`芭\看′书+旺` ¢追¨最.新`璋?节`顺便提到,最让我难以理解的是人们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我在报告中写道:“我在北京街面见到两类现象,一类值得称道(上面谈到的鲜花),另一类则不敢恭维。街上随地吐痰,我们过去闻所未闻。你从一辆出租车旁边经过,冷不防司机打开窗子吐出一口唾沫;你和路人并肩而行,突然间扑哧一声,只见脚边地面落下几滩痰迹。”我百思而不得其解, 人们怎能在大庭广众之下任所欲为,不顾及公共利益和他人的感受?你还会碰到这样的情况, 当你正在聚精会神地和大家开会,突然间电话铃响起来了,有人拿起电话拉开嗓门大声嚷嚷,旁若无人,会议一下子全被搅荒了。排队“夹私”,厕所脏乱(饭店、餐馆里的卫生间也不例外),也令我颇感失望。话友很有同感,为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本国同胞缺乏公共道德的行为感到羞愧。他补充说, 近些年来又冒出早期从未见过的“小广告”,和痰迹一起 “亮相”行人道,像顽固的癣疥四处蔓延,不仅损害着城市的形象,更带着蒙骗和伪造的细菌病毒腐蚀着社会的机体。鲜花和痰迹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在大街上并存,形象地反映出中国社会进步过程面临的困惑。应当承认,今天随地吐痰和小广告的丑恶现象比以前有了减少,虽然远非消失,绿地和花坛是越来越多,越来越漂亮了,卫生间和排队的情况也有了明显改进。可以看到,政府当局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竭尽努力倡导精神文明。
节制生育政策的喜与忧后来在中国的长年经历中,我屡屡感受到一个人口众多的泱泱大国在其发展道 路上的独特境遇,这是西方人以他们惯有的偏颇眼光难以理解的一种中国国情。′s~o,u¢s,o.u_x*s\w*.?c?o.m!我在1989年的报告谈到:中国政府1975年决定实行一个家庭一个孩子政策。尽管实行这一政策,中国现 有人口依然接近13亿。中国人的家庭长期以来一直以多子多孙为幸福,实行计划生育对他们的传统文化价值观来说是一场革命。中国人家庭子孙满堂,母亲是家庭的 核心,这和犹太人母亲在家庭中的地位颇为相像。我这次访问中遇到的最值得注意的问题,便是由推行计划生育政策而出现的 “过渡一代”,他们身居兄弟姊妹共聚一堂的家庭里, 但是自己却受到只许生育 一胎政策的限制。我和他们当中许多人交谈过,他们的处境很是奇怪,在父母家里 的时候觉得济济一堂,但是他们的孩子将来再也不会有这样的体验了。记得我小时候看见家里有一件瓷器雕像,刻画一位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