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贸易商品可分三类,第一类是本轻利重的奢侈品,如西洋参、毛皮、水银、棉花等。^暁\说,C¢M_S* +已¨发?布-罪,芯^彰.截′其中西洋参一项是输华的重要物资。这类商品在美国并不值钱,到中国却大获厚利。“中国皇后号”装了40吨以上的西洋参,获利占3.7万元总额的大部分。1840~1828年间,西洋参输华每年约在千担左右,有时如1822年高达5144担,1824年达6039担[3]可以想象,这要换取中国多少白银!
第二类是转贩商品:如檀香、青贝、燕窝、海参等,此外还有胡椒。第三类是鸦片。
中国向美国输出的,仍是传统的茶、丝、土布等产品,这些产品在与美对华贸易中,同样使美国经常处于入超的地位:表3-3
(资料来源: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第4~5页,表2~3。)
中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的优势地位,使外国资本主义在对华正当商品贸易中,不得不每年将大量白银投入中国市场。以广州白银出入情况来看,1803~1804年流入438.5万余两;1816~1817年流入394.4万两;1826~1827年流入412.2万两,这一年度广州流出289.3万两,出入相抵,入超白银尚有122.8万两。?齐^盛\暁^说?枉¢ ,耕^辛,蕞?全?白银入超的情况,只是到1828年以后,由于鸦片走私猖獗才发生根本性逆转[4]在这些年份,大量外国白银流入中国,就国家比较来看,主要不是英国,而是美国。美国自1800~1834年,几乎都是用现银与中国交易,是西方白银主要流进中国的国家。
为什么在中外贸易中,直到19世纪30年代以前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呢?
首先,英国和世界各地,对中国茶叶、丝绸、土布的需要量不断增加。这使得英国输华三项主要产品总值,无法与中国上述货物出口总额相匹敌。英属东印度公司和英印港脚商人要从中英贸易中获利,必须首先在中英贸易中大量购买茶叶、丝绸和土布,转手贩运。他们带来的对华贸易商品价值不足以抵偿吸收中国商品的价值,这样,便不得不用白银作为手段,投入中国市场。
茶叶是东印度公司对华垄断贸易的主要商品。格林堡的著作中曾对此有过历史原因方面的叙述。他说:“在18世纪的时候,为了国内制造家的利益,公司被夺去了从东印度纺织品进口中赚钱的机会,于是它就将它的整个生意转到中国茶叶的进口上。”“茶叶是唯一能够成为普遍消费品而又不与本国制造品竞争的一种合用的货物[5]
丝绸、瓷器和其他消费品,东印度公司虽然也在经营,但主要属于散商、公司职员和英印港脚商人经营,公司本身在这方面所作的生意极其微弱和有限。-纨^夲+鰰`颤¨ !已^发^布_蕞~欣?蟑,劫!“在公司垄断的最后几年中,它从中国输出的唯一的东西就是茶叶[6]从统计资料看,事实确实如此:表3-4
(资料来源: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第14页,表12。)
根据统计资料,英国东印度公司自中国输入英伦本土的茶叶数量,其趋势是不断上升的。在有统计的年代中,1760~1764年,输入本土的中国茶叶每年仅42065担,到1800~1804年平均每年达到221027担;到鸦片战争前夕1830~1833年,平均每年235840担。七十余年中,增长了大约五倍半还要多[7]格林堡说,1664年输入英国的茶叶仅是2磅2盎司;1783年东印度公司销售中售出的数量则是5857822磅,1785年售出茶叶达1500多万磅,在公司垄断权存在的最后几年中,它从中国输出的数量平均约为3000万磅。[8]18世纪末年,英国输入中国的全部工业品总值,只相当于从中国输出茶叶价值的六分之一。
茶叶买卖是很赚钱的。按照1830年英国下院审查委员会的估计,每年给东印度公司带来“自100万磅至150万磅不等”的利润[9]格林堡指出:“茶叶给英国国库的税收平均每年为330万磅。从中国来的茶叶,提供了英国国库总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和东印度公司的全部利润”[10]
丝绸的输出量不大,这除了和英国本土生产的丝织品和衣料生产有矛盾外,中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