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道光十九年:从禁烟到战争 > 第73章完结

第73章完结

林钦差是在次日(8月27日)得到英人离澳上船消息的。/精~武¨暁?税\枉· !已′发.布,最~欣/彰~截*那天早晨,钦差会同总督校阅了广东驻军操练子母炮和抬炮后,即回行辕休息。盛暑的广州,天气闷热,虽说上午下了两场阵雨,但放晴之后仍没有一丝凉意。林钦差半卧在竹制的躺椅上微闭着双眼,手执葵扇轻轻扇动,在阵阵微风中解暑消乏。这时,家丁送来了澳门海防同知蒋立昂的禀报,他报告说:澳门英夷自断绝接济后,陆续避往船上居住者共57家,计至本日驱逐尽净,澳内已无英夷了[22]这个消息,钦差大臣早在意料之中。因为下令澳门葡萄牙总督驱逐在澳英人,结果必然是英人退居海上,只是葡萄牙总督认真执行天朝命令,使钦差大人在欣慰之余略感意外。他觉得有必要对之予以奖励,同时也可乘机直接考察一下外国人聚居处的风土人情,增加些感性知识。林则徐自来广东之后,已逐渐注意于了解外情。他不仅组织人员翻译西书西报,以增长对西方政情的认识,而且还在收集西方人文历史方面的资料,以增进对各国民风习俗的知识。澳门作为外人聚泊的处所,无论从了解外情、从海防角度考虑,都是应该巡阅一下的。*如\蚊?王. `吾\错/内_容\为此,他和总督邓廷桢往返商量了几次,决定在七月二十五日(9月2日)偕同邓廷桢巡阅澳门,并把日期通知了澳门葡萄牙总督和澳门海防同知蒋立昂。

钦差和总督如期巡视澳门。当日凌晨,两人带同随员自香山启程,由陆路经新安汛、香粟山、石鼓跶,过平迳岭,中午时分到达雍陌村的郑氏祠。在此午饭并略事休息后继续赶路,傍晚抵达澳门同知驻地前山寨。蒋立昂等谒见后,林钦差和邓总督当夜便宿于都司署中。一天中走了108里的路程,而且有不短的一段是山路,虽说山不甚高,路不太峻险,但对五十多岁的半老人来说,也够吃力的了。不过,长期的宦海生涯养成了夜晚迟睡的习惯。林则徐当夜接到了七月初四日(8月12日)廷寄,要他在广东禁烟事竣后,接任两江总督新任时筹划漕务,条陈定议。因为鸿胪寺卿金应麟(亚伯)上了一道《清除漕政弊端折》,朝廷将此发交江苏巡抚陈銮、江苏布政使裕谦议覆,要林则徐“于事竣接两江任时筹画妥议”。[23]廷寄明确表示朝廷对林的未来去向和倚重之意,说明朝廷在缴烟之后,已经有了广东查禁工作可以毋须简派钦差大臣主持的意向。^优·品\暁-税?蛧^ ′蕞!芯*漳_节^耕-歆^快`林则徐连夜写了一封给广东巡抚怡良的书信,[24]对他加强二沙尾、大王滘等处兵防作了答复,并把廷寄的内容扼要地告诉了怡良。末了一句说:“惟原奏与初议俱未经见,殊觉空无傍依,容当寄信往苏询问之耳。”从行文的寓意体察,他似乎隐含着准备结束钦差使命、转接两江新任的打算。作为臣子,君命自不可违,但作为身历禁烟第一线的知情者,未必认为英商缴烟后粤事就已了结,所以,他在信中对调任一事只是附笔提及,主题还是讨论广东防务。

大约怡良在林、邓动身赴澳前已接到英国新到兵船一艘的情报[25]所以派兵分驻二沙尾、大王滘等处,并修函遣弁送交赴澳途中的钦差和总督,报告自己的设防情况。对此,林则徐在复信中表示:“所示派兵分防二沙尾、大王滘等处,并办木排堵截,均属周密有余。顷间嶰翁见商,以为兵数似可稍减。缘夷兵船一只,尚不知真假如何,即使再有续来,而内河亦不过各处有防,即无意外之患矣。”很明显,林则徐对怡良提供的新到英国兵船一艘的情报并不重视,对广东内河防御的能力和布置极有信心。其实,他完全错了。

新到英国兵船的情报是确实的。它名叫“窝拉疑”(Volage)号,船长士密(所以后来的中方史料中把此船称为“士密船”),装有28门舰炮,属于巡洋级兵舰。它服役于英军东印度防区,由东印度防区总司令马他伦于六月中旬派出,七月二十三日(8月31日)到达广东尖沙嘴洋面,保护茵集于此的英商和其他西方国家的船群。由于中国方面对此船的确切情况尚未探得,所以在七月二十四到二十五日的两天里还知之不多,林则徐才会在信中有“尚不知真假”之句。

“窝拉疑”号的到来,是义律蓄意把禁烟争端拖向武装冲突的一个严重步骤。如本章第一节所述,义律早在被迫同意缴烟后即致函英国外相帕麦斯顿主张发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