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阶级的进化论出发,从认识的角度把人分为三类:先知先觉,后知后觉,
不知不觉。先知先觉者是英雄豪杰,是支配者;后知后觉者是先知先觉的助手;不知不
觉的广大人民群众则是“实行家”,只有在先知先觉者的指导下,才能奋起“竭力乐
成”。这显然是资产阶级革命家所共有的唯心史观的表现,由于他们不承认人民群众是
认识和改造社会的主体,所以必然无法在知行观中彻底贯彻唯物主义。
从行先知后的基点出发,《孙文学说》正确提出了“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
“知”和“行”“进行不息”的观点。
认为人类在“行”中获得科学知识,再把“知”用诸“行”,推进“行”的发展。
在“行”的基础上,人的知识随着宇宙的发展而发展,宇宙事物的发展没有止境,因而
人的认识的进步也永无止境,知和行就是这样相生相长永不停息的。
《孙文学说》把人类的知行划分为三个时期:不知而行时期,行而后知时期,知而
后行时期。这样就把知和行的辩证统一关系机械地割裂开来,含有机械形而上学的因素。
但这三个时期是与人类进化三时期:由草昧进文明,由文明再进文明,进而达到科学昌
明时代紧密相连的。在具体论证这个命题时,也兼顾了各个时期知与行的关系,在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