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12个国君,合计242年的历史。_0.0-小¨税!王. ¨免·废^粤?读′它虽是鲁国史的一部分,但它把鲁国以外的其他国
家,以及当时天下大势的演变情况,也作了广泛的记载。因此,史学家就把200多年的
这段历史叫做“春秋”时期。
孔子是活到73岁才辞世的,那么,为什么孔子到71岁时就停止写《春秋》呢?鲁哀
公十四年春天,管理山林的“虞人”和叔孙氏的仆从鉏商,在曲阜西(今巨野县一带)
打猎(“大野”),捕获一只怪兽归来,叔孙氏看到此怪兽,以为不吉祥,便赐给“虞
人”。孔子看了说:“这是麟啊!它为什么来啊!为什么来啊!”边说边掩面大哭,涕
泪沾襟。孔子这时正在写《春秋》,他认为麟是“仁兽”,太平盛世才出现,现在不是
太平盛世,出非其时而被猎获,因而伤感。于是写下“西狩获麟”这句话之后,就不写
了。+第¢一^墈-书_枉^ ~免+费·粤^黩,这就是传说中孔子写《春秋》“绝笔于获麟”的故事。(《春秋·经》:鲁哀公
“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
《春秋》全书大约17000字,主要内容记载春秋时期统治阶级的政治活动,包括诸
侯国之间的征伐、会盟、朝聘等;也记载一些自然现象,如日蚀、月蚀、地震、山崩、
星变、水灾、虫灾等;经济文化方面,记载一些祭祀、婚丧、城筑、宫室、搜狩、土田
等。
在对待人与神关系上,孔子的历史观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他认为王道的兴衰取
决于“天命”,表现了天命主宰历史的唯心史观;而另一方面,孔子又明确表示“敬鬼
神而远之”,这说明他对鬼神是抱怀疑和保留态度的。对于一些灾异现象与人事有什么
关系,他没有明确表态。可见,他持保留态度。
孔子编订的《春秋》有明确的时间顺序的特点,对后世编年体史书的发展产生了很
大的影响。.3\巴^墈~书*罔¢ ?首`发.如北宋时由司马光主编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就是按年、月、日顺
序写的编年体史书。《春秋》又是我国第一部私修的史书,它打破了西周以来奴隶主贵
族对于史学的垄断和控制,因此它在史学史上具有一定的意义。由于孔子开创了私人著
书的学术风气,开辟研究近现代史的风气,成为后来诸子百家竞相著书立说的中国历史
上的“百家争鸣”的先声。
孔子的“春秋”笔法,还表现在敢于揭露统治者淫秽纳贿、仇杀助乱的黑暗面。如
隐公元年,记载了周平王向鲁惠公的妾仲子赠送葬礼的东西。在孔子看来,这是为君者
不守君道的表现,不成体统,记上这一笔,让后来的统治者有所警惕。
《春秋》也记载自然现状。如它精辟地记叙了公元前611年彗星(哈雷彗星)入紫
微境的事:“秋七月,有星孝入于北斗。”(这是我国,也是世界史上彗星运行的最早
记录。)又如,它记录了公元前687年3月16日“夜中星陨如雨”的陨石雨情况。孔子保
留了这些记录,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
《春秋》的文字过于简洁,有的只记结果,没有写它的原委,要读懂它,确实不容
易。如隐公八年(前715年),在一条记事中,只记了一个“螟”字,它仅是告诉人们,
这年发生了螟虫灾害,但具体在什么地方,灾情多大?却没有记清楚。所以,后世的学
者,对《春秋》作了许多的引申和解释。
由于《春秋》是孔子编订的“六经”之一,它被儒家各派尊为“经